服务业复苏向好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欢迎访问池州市统计局网站!

| | | | |

服务业复苏向好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23年池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之四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统计局商贸服务业科 发布时间:2024-02-27 10:44

202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抢抓经济恢复窗口期,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总体保持恢复态势。2023,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上年提升8.9个百分点,全省高8.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增长20.9%,增幅比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3.3个百分点。营业利润2.2亿元,增长306%;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100%)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38.7亿元,增长15.4%;期末用工人数5.5万人,增长8.9%。


1 池州市与安徽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对比图

                                                    



(二)六成行业营收保持增长2023,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有6个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60%一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支撑有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增长32.5%,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87.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5个百分点。二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高速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增长41.9%,高于全省36.9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7.8%,高于全省88.9个百分点。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增长18.7%,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增长20.8%,高于全省17.6个百分点。

 

1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行业门类

单位数(个)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全市合计

204

136.5

17.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4

27.7

10.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

16.6

-12.0

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

4

0.5

-29.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6

71.3

32.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7

10.4

18.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

2.7

41.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8

3.0

9.6

教育

7

0.9

-5.4

卫生和社会工作

5

2.4

14.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

1.1

-34.9

(三)生产性服务业恢复较快。2023年,全市131户生产性规上服务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速7.8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3.4亿元,增长26.3%,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本年应付职工薪酬26亿元,增长18.8%,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期末用工人数4.2万人,增长14.7%,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

(四)亿元企业增势强劲。2023年,全市204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34户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6.7%;合计营业收入106.6亿元,增长26.6%,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78.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2个百分点。

五)新增企业拉动有力2023,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2户,新增企业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2.6亿元,比上年增长42.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9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商务服务业28户,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4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整体较小。2023年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省的比重为3.4%,实现营业收入仅占全省2.1%,只有合肥的4.8%、芜湖的12.3%。从户均规模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为0.7亿元,比全省低0.4亿元,比合肥低0.6亿元,比芜湖低0.4亿元。204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中位值为0.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全市户均水平的41户,占20.1%。分单位规模看,大型企业7户,户均营业收入2亿元;中型企业20户,户均营业收入1.6亿元;小型企业118户,户均营业收入0.4亿元;微型企业59户,户均营业收入0.7亿元。从龙头企业看,据a股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财务季报,2023年前季度,九华旅游营业收入5.6亿元,只有黄山旅游的39.1%。  

(二)民营企业营运压力仍存。2023年全市163户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比全市低3.4个百分点,比国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速低12.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为67.5%。163户民营服务业企业合计利润总额为0.5亿元,占全市比重仅为13.3%。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成本利润率为0.6%,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低2.4个百分点。

(三)部分行业发展动力不足。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比上年下降34.9%,增速低于全省6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比上年下降12%,增速低于全省23.2个百分点。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从企业数量看,全市204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贵池区企业数量最多,为82户,占全市40.2%;石台县和九华山企业数量较少,均不足10分别只有8、4户东至县、青阳县、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市开发区20-35户之间,分别为33、30、25、22户。

2  2023年各县区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分布图


                                                            


    从收入规模看,贵池区营业收入规模最大,达4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5.9%;其次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营业收入达37.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7.4%;其他五个地区营业收入占比均在12%以下,石台县占比最小,仅为1.3%。从户均营业收入看,九华山、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91.5亿元;市开发区0.7亿元,与全市基本持平;贵池区、青阳县、东至县、石台县分别为0.60.50.30.2亿元。户均营业收入最高的九华山是最低石台县的8.4倍。

    从收入增速看,九华山、市开发区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13.7%84.8%;石台县、东至县、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1.2%20.4%16.2%;贵池区增长7.5%;青阳县下降8.6%。营业收入增速最高的九华山和最低的青阳县相差122.3个百分点。

 2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分地区营业收入

地区

营业收入(亿元)

占全市比重(%)

比上年增长(%)

全市合计

136.5

-

17.2

  贵池区

49.0

35.9%

7.5

  东至县

11.0

8.1%

20.4

  石台县

1.8

1.3%

21.2

  青阳县

15.3

11.2%

-8.6

  市开发区

14.5

10.6%

84.8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37.4

27.4%

16.2

  九华山

7.6

5.6%

113.7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力推企业升规,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活力一是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发改、经信、商务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接,实时摸排,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做好税务数据比对工作。对符合纳统条件的企业的做好入库指导工作,对营业收入达标但统计基层基础较弱的企业加强统计辅导,对离达标差距小的企业加强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对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企业数量较少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助力我市规上服务业平衡发展。

(二)持续精准施策,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是积极开展调研,针对企业共性问题和困难出实招,靠前服务企业,做好各类优惠政策宣传解答,提高民营小微服务业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帮助解决企业现实困难和诉求。二是加大中小微民营服务业企业扶持力度,特别是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积极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向中小微服务业企业倾斜,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做强中小微服务业主体。

(三)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一是做好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并引导相关社会资本加入新兴行业的创新、研发和投资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鼓励企业用人创新,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重视新兴服务业行业和传统服务业行业的融合互通,重视优化传统产业的结构,提高传统行业的技术含量。

(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特色产业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居主导作用的产业,不但技术水平高,经营规模大,而且产业关联度强,能延伸为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以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