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欢迎访问池州市统计局网站!

| | | | |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2023年池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之五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统计局商贸服务业科 发布时间:2024-02-27 10:41

202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恢复态势。

一、消费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较上年提升6.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7.3%;三季度当季同比增长2.6%;四季度当季同比增长4.3%

分类型看,全市商品零售418.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6%;餐饮收入6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14%

   分县区看,九华山风景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贵池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9%4.9%4.8%4.5%4.3%,分别较上年提升11.77.17.36.97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乡市场协调发展。随着农村商业基础设施逐步改进,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城乡消费市场实现协调发展,且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2023年,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增速较上年提升6.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速较上年提升6.9个百分点。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76.6%23.4%

(二)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随着市场供需体系不断适配提质,居民品质生活理念不断增强,部分升级类商品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中,金银珠宝类、智能手机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7.7%27.6%71.8%218.3%,合计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1个百分点。

(三)汽车销售快速增长。2023年,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有力提振汽车消费信心,全市汽车销售保持快速增长,是消费品市场重要增长点。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1%提升至23.7%,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受市场认可度提升和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发展迅猛,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3%,高于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整体增速30.9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9个百分点。

(四)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随着恢复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持续显效,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居民外出就餐及出游热情高涨接触型消费活力彰显2023,餐饮收入比上年增长9.5%较上年提升12.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5.6%6.7%较上年提升41.414.8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137.3万人次,增长27.3%;实现旅游总收入805.7亿元,增长29.1%

三、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3我市消费市场保持良好恢复态势同时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仍不牢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2.82.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数量少、规模小。202312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单位710个数仅占全省23600户)3%只有全省各市平均水平1475户)48.1%。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户均销售额5362.5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0262.9万元)低4900.4万元。从零售额看,全市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6比上年减少4户,个数占全市限上商贸单位的2.3%;零售额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仅有1户,与上年持平,个数占全市限上商贸单位的0.1%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恢复偏慢。2023,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与上年持平,而全省比上年增长4.4%。全市71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中有252家零售额下降,下降面为35.5%。其中,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市开发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限额以上零售额下降的单位分别有139户、48户、10户、33户、12户、6户、4户,下降面为40.8%36.4%20.8%28.4%32.4%31.6%23.5%

(三)部分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增速低迷。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线上生鲜配送等新零售模式加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购买力、削弱了传统大型商超的竞争力,对线下实体店日用百货零售形成冲击。2023限额以上零售单位中,超市、专业店零售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2%3%低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2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9%34.7%5.8%,合计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低于全省水平2.4个百分点。

四、几点建议

(一)优化供给,夯实消费基础。增加优质商品供给,稳住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大盘。继续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不断提高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商品消费,围绕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聚焦重要消费节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促消费活动点燃城市烟火气。进一步研究优化汽车、住房领域促消费政策,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及居住类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各项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使更多的企业、个体得到实惠充分保障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二)加强培育,激活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办事便利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研究制定更加清晰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促进要素流通和人才供给鼓励企业扩大经营发展壮大。强化金融扶持,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功能,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企业金融信贷门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和支持,将政策红利加快转变为推动消费增长的发展动力,挖掘企业经营发展潜力。

增加收入,稳定消费预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进一步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成本,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激发居民消费欲望。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加大创业扶持,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经济运行提供人力供给,为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提升品质,释放消费潜力。积极引导本地传统商贸企业转变思想、与时俱进,认清自身优势和弱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结合经营特点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探索即时零售、电商直播等新模式,适应消费需求。把握消费升级趋势,鼓励引导大型超市、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加速业态转型,引入会员制商超、平台型电商企业,围绕“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老旧商圈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积极承办具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赛事和表演,增强城市活力和吸引力打造消费新热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